2014-05-13
中国门窗网
中国门窗网
1511
近日,六合区长芦街道市民王先生反映,他家旧房屋有两扇对开实木门,1912年使用至今完好无损。如今,村里要拆迁了,家人却舍不得这个宝贝:这百年实木门算文物吗?如果不算,它将何去何从?
百年实木门历经风雨不倒
在长芦街道普东社区东窑村的旧房屋前,芬芳的油菜花将一座上世纪80年代的青砖黛瓦房屋包裹其中,两扇厚重的暗红色门透着浓郁的古典气息。房主王建胜有些忧愁地告诉记者,村里快拆迁了,可是这两扇门该怎么办呢?
这个看似普通的双扇门上方,屋檐下钉着“新风户”、“文明户”的小铁牌。王建胜指着门说,这是爷爷那一代传下来的。奶奶四岁时进入王家做童养媳,和爷爷一起辛苦赚钱建房,置下这个大门。家中排行最小的父亲分得这个大门和一间房屋。虽然房屋几经重建,但这个对开门及门槛却一直保留着。
记者现场测量,每扇实木门高2米,宽约半米,虽历经风雨沧桑,但保存尚好。轻晃几下门板,坚固结实,毫不晃动。门的正面摸上去比较平整,几乎看不出木料之间的缝隙,就如同一整块木板一样。“这木材是1912年那会儿,特地从安徽深山老林场里弄回来建房置门的。”王建胜的父亲回忆,当时还请了村里有名的老木匠宋师傅操手。在老一辈看来,这两扇对开门是“古董”,就连门下的门窝也是“古董”,门窝上大下尖,足有半米深,与大门可谓是珠联璧合。
缺少文化内涵并非文物
“这个双扇门虽被搬迁过,但门上的门扣、门链子、门销,甚至连门槛都是1912年的原装,其中门扣、门链子都是穿过厚实的门板被反扣住,而门销上的把手设计尤为特别,并不是焊上去的,而是钉进去的。无论怎样拉扯,门都岿然不动,更不会被撬开。”王家人最自豪的就是,周边再也没有第二户人家有这样结实的大门了,这两扇对开门就是王家的“保护神”。
王建胜表示,这门传承到他已是第三代了,虽然这处旧房屋简陋,但王建胜的父母还住在这里,“今年房屋可能就要拆迁住进楼房,估计这两扇门以后再也用不上了。扔了觉得可惜,更对不起老祖宗。”
那么,这100多年的大实木门可不可以作为馆藏文物交给政府保管呢?金陵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六合区文广局,相关负责人看了照片后,遗憾地说,这个大门估计算不上文物,因为虽然年代久远,但是作为普通农家实木门,没有精美雕饰等文化内涵,“只能建议个人妥善保管”。
15811192007